DETAIL
钢结构各种加工表面,无论是机加工还是焊接成型,这些表面都不同程度的在加工过程中经受了金属晶粒的变型和金相的变化。因此,加工后的二次成型表面其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差,表面自由能很高,也就相对的更为容易遭受腐蚀侵害。
从图中典型加工面腐蚀失效率表明,焊接面和机加工面的腐蚀失效率最为严重,需要在涂装施工时更为严格的按照涂装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使其与腐蚀环境得到更好的隔离,减少腐蚀发生的可能性。而同样高失效率的法兰面和自由边则可以通过相应的施工工艺改进来降低其表面自由能,防止腐蚀的发生。
下图为焊接面的典型腐蚀形貌。焊接面的腐蚀形式主要为应力腐蚀,其腐蚀易发区为焊接的热影响区。由于焊接造成的热应力和热影响区金相的改变对材料的耐蚀性能造成了影响。所以对于焊缝位置,喷涂前需要良好的预涂保护,使涂料完全的起到屏蔽的作用。
钢结构面的腐蚀形貌主要表现为油漆剥落造成的局部腐蚀。连接件等部位的车床加工导致表面能的升高和金属的冷淬效应,同时结合附着在表面的机加工油共同作用,使得油漆的附着力大大降低,极易造成油漆的剥落。以此认为,有效的表面油污清理和选择附着力更加牢固的环氧涂料保护是目前有效的手段。
法兰面的腐蚀形貌表现为缝隙腐蚀。所以选择可靠的缝隙封闭材料或者采用焊接的方式封闭法兰面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自由边和锐边的腐蚀形貌主要为倒角未达到涂料施工要求导致的局部腐蚀失效。严格的按照倒角施工要求对涂装前的自由边做相应处理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腐蚀的发生。
(1)涂装前的准备及保证涂装环境
表面处理形式分为两种:一次(全部的)表面处理(将整个表面处理成裸钢面)和二次(部分的)表面处理(留下有机涂层或金属涂层的合理部分)。
一次表面处理包括去除氧化皮、锈、原有涂层和污染物,经一次表面处理后,整个表面由裸钢面组成。一次表面处理标准等级有Sa、St、FI和Be,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次表面处理包括去除锈、污染物,但留下完整的油漆涂层或金属涂层。二次表面处理等级有PSa、PSt、PMa,具体如下表所示:
涂装前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至38℃之间,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85%,工件表面最低温度不低于3℃;最好是选择在恒温恒湿的封闭车间内进行,严禁雨天露天作业。
(2)涂装施工
经喷砂除锈清洁处理后工件,应在三小时内喷涂底漆。涂装必须按照油漆说明书,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涂装遍数及涂装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且需注意对工件日后安装时需焊接部位预留50mm的空白区不作涂装,以保证日后的焊接工程的质量。工件在涂装后的四小时应避免受到雨淋。
(3)检查及验收
为确保涂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对涂装施工完毕的钢结构工件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对检查结果作出记录。
外观检查:肉眼检查,所有工件必须100%进行检查。油漆外观必须达到:①没有明显的涂层不均匀,擦伤脱落、漏涂等缺陷;②没有明显的气泡、针眼、裂缝;③流挂不多且不显著;④涂层不应有脱皮和返锈。
膜层检验:需采用特殊的(电子)测厚仪检查,所有的工件须按10%频率进行抽检。每道油漆完成后均应用电子测厚仪进行厚度检验;表面积大于2㎡的工件,每件测量10处,没处测三点取平均值作记录;表面积小于2㎡的工件,每件测量5处,每处测三点取平均值作记录。平均厚度要求等于或大于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厚度。涂层干膜厚度必须达到两个90%;测试点的90%必须达到或超过设计(规范)规定的厚度,各处测量值不能低于设计(规范)规定的膜厚的90%才算合格。
(4)保护及修补
已涂工件应当进行保护,无论是在厂内对工件翻转、移动,或是在运输或吊装以及安装施工中都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防护膜包裹、搬运时轻拿轻放等。
当然,无论加工时如何小心,保护工作如何细致,也无法完全避免因搬运、运输而造成的漆膜损伤,及因预留焊接处的油漆空白区,这时我们就需要在工件进行安装后,对漆膜损伤及油漆空白区进行修补工作。对焊接区域或损伤到基材并发生锈蚀的区域,均需重新喷砂除锈到Sa2.5级,或用手提砂轮及刮刀、彻底清理、打磨处理到St3级;漆膜修补区域与完整区域应保证至少50mm的搭接,以保证涂层的完整性,搭接区要做到平滑搭接。
版权所有@北汇绿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千合网络
电话:
+86-0530-5028901
邮箱:
bhljzhb@163.com
地址: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钱江路166号